其他装置包括:碎裂光-部分平纹棉麻织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眼睛水平(1970-1971); 纽约惠特尼博物馆的黑线室部门+扩展表格(1977年); 华盛顿特区旧邮政局的48架影子飞机(1983年);升入法国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e dArt Moderne de Ville)(1994年);和双钻石在法国里昂的当代艺术博物馆(1997-1998)。
商店橱窗不仅是门面总体装饰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商店的第一展厅,它是以本店所经营销售的商品为主,巧用布景、道具,以背景画面装饰为衬托,配以合适的灯光、色彩和文字说明,是进行商品介绍和商品宣传的综合性广告艺术形式。消费者在进入商店之供,都要有意无意地浏览橱窗,所以,橱窗的设计与宣传对消费者购买情绪有重要影响。
《新界杂志》是一个针对城市化问题和居住问题的持续出版计划,每一期涉及一个专题(目前已有六期)。
这件作品是通过累积光点所创造的雕塑作品;创作方式类似于点彩绘画,即用各种彩色的点绘制图像。在《水晶宇宙》中,光点是由数字控制的,会根据观赏者与作品的互动而变化,由此产生以光线构成的装置,形成一件表现宇宙的雕塑。 观赏者可以进入作品的三维灯光空间中,自由走动。
**灾害预警艺术装置**:设计一个艺术装置,能以视觉或声音的方式传达灾害预警信息。例如,如果地震预警发布,装置可以闪烁或发出特殊的声音,让周围的人迅速知道并采取安全措施。 **可穿戴灾害警示器**:设计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在收到灾害预警时,通过震动或亮灯等方式提醒用户。
例如,美国缅因美术学院2000年10个硕士生的毕业展,有9个是装置作品。
1、teamLab的艺术家团队并非传统的画师、雕塑家,而是由程序员、工程师和网页设计师等技术精英组成,这种独特的组合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突破了传统框架,每一次展览都是一次全新的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体验。
2、《水粒子的世界》是由teamLab根据超主观空间理念在虚拟三维空间中打造的虚拟瀑布。 超主观空间 理念是指前现代亚洲绘画对空间的认知。 电脑生成的水流包含着成百上千的水粒子,倾泻在虚拟的岩石上。
3、挺有新意的,整个主题展主要分成两个部分,占据了约70%面积的“花舞森林”和约30%面积的“水晶宫”。北京 teamLab: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艺术家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与观者产生互动,模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边界。
而这本书结合了方峻二十年的个人经验以及国外先进的运营管理制度,对软装管理行业来说算是一个里程碑的作品。可以说,此书的面世,标志着中国软装行业正式走进了软装艺术精细化管理新时代。
《装置艺术项目管理体系与应用》作者是香港著名室内设计师方峻。本书将软装项目精细的分解成一个个直观明确,可轻松管控的子系统。对软装设计师的系统化、标准化运营思维的培养有极大实践意义。
《装置艺术项目管理体系与应用》,作者是香港著名室内设计师方峻。这本书应该算得上是中国陈设(软装)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对软装设计师的系统化、标准化运营思维的培养有极大实践意义。无论是对在校学生还是软装企业的设计师、项目经理、企业管理者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装置艺术项目管理体系与应用》 向左转|向右转 软装管理类书籍,我推荐《装置已是项目管理体系与应用》。这类书籍很少,目前只找到这一本让我满意的。作者是香港著名室内设计师方峻。就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应该算得上是中国陈设(软装)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第一本书。
博物馆展柜设计的第二大要点,就是要注意透明。若展柜的透明效果不好,那么,我们也无法观看到展柜里面的物件,而这也违背了展柜自身的价值,所以它的透明效果也是不能忽视的。注意实用 博物馆展柜设计的第三大要点,就是要注意注意实用。
博物馆展柜柜内设计的颜色要贴合展示主题 柜内颜色的设计以纯色为主,颜色的运用要贴合展示主题。巧妙地把图文颜色与背景颜色设计成互为补色或对比色,背景的颜色可从文物自身的颜色中提取。好的取色既能使展示更为协调,又能反射环境光。颜色不宜过于鲜艳,否则会显得文物的色彩过于黯淡。
根据展示方式进行博物馆展柜设计每种文物都有属于它的一种最佳的展示方式,根据文物的类型和展示要求分为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两种方式。前者是把文物直接进行陈列展览,它的优点是能把文物最原始、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所以展柜在静态展示中仅作为文物的保护设施,并没有影响文物的形象。
展柜的设计必定要遵循三大要素: 区域因素:这涉及到总体的排布,比如展柜的大小形状和各个部分是否协调,这也是展柜给了最初步的影响。当然区域因素也包括和展示柜里的灯光色彩和物品的摆放等各个方面的协调性。
1、前文提到,博物馆展示最重要的就是叙事性表达,叙事性表达能够摆脱博物馆展览的单一性,从而使展览向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发展,情景再现便是提高展览叙事性的途径之一,通过人为参与,在展厅内尽可能的还原 历史 场景,营造文物当时的氛围,这种再现方式便是以观者为主体,围绕着观者的目光展开,使得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借麓湖A4美术馆“2017年第三届iSTART教育论坛”之际,我们选取故宫博物院、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高雄儿童美术馆、麓湖A4美术馆为例,探寻美术(博物)馆公共教育的N种可能。
3、博物馆数字化通过互联网信息形式的展示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使物理空间减小,手续简化,且方便群众参阅。
4、第一,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城市,没有比博物馆更能贴近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的原始脉搏,博物馆里有这个国家或这座城市的基因;第二,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历史最具象的体现,文物跨越时空,是我们存在过的唯一证据。第三,博物馆可以提升人的品位。
1、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是一种在现场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定义是指将各种艺术元素按照艺术家的设计,通过特殊的手段与技术,以空间为载体,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
2、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它通过将三维物体、材料、声音、灯光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环境感和互动性的艺术装置。装置艺术的特点是将观众置身于艺术作品中,与作品进行直接的互动和体验。装置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艺术界。
3、装置艺术的意思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 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艺术性选择、利用、改造、组合, 并赋予其价值和观念。装置艺术是一个迷人的过程,在艺术、科学和技术之间不断转换。
4、装置艺术是指置于在空间中的物体(也可以包括美术家本人),具有合成媒介含意。从这一点看来,“装置”即“物体”的延伸,是空间本身的异化,是人和物体、环境的对话。装置艺术始于60年代,也称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
5、装置艺术是一种兴起于1970年代的西方当代艺术类型。装置艺术混合了各种媒材,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发自内心深处的和/或概念性的经验。 装置艺术家经常会直接使用展览场的空间。 由于装置艺术拥有1960年代观念艺术的根源,在大多数的装置艺术中,艺术家的强烈张力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